从专题的角度看,文化史在高考考试考试试题中占有相当的比率。
2004年文综考试试题(全国卷)中I卷单选题中直接考查文化史的是第15、16、17、18、24题,占本学科分数的20%;以文化史为切入点或有关的还有第14、19题,占8%。而以文化史为切入点的政史、史地结合的综合题也在屡次考试高考考试中出现,所以对文化史,特别是中国古时候文化史的常识的学会就提到了新的高度。
纵览近年历史学科高考考试考试试题,可以总结为两个特征:1、不变。仍是以常识为载体,是以能力立意;来自于教程,又高于教程。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常识的办法,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步现;考试试题综合性强,既包含学科内常识与能力的综合,也引进跨学科的综合。2、变。体目前考试试题反映或折射出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门问题:如2004年的三农问题与经济全球化。
针对如此的特征大家要加大对主干常识和基本能力的练习,以不变应万变;同样也要关注时事热门问题,以变应变。现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对中国古时候文化史学习的办法。
1、中国古时候文化史入门知识整理与应试
教程对中国古时候文化史的划分是以时间为序,从先秦开始,历程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鸦片战争前)。而每一时期大家第一要了解它的阶段特点,这是大家答卷时的思路轴心;第二需要记住并理解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是获得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入门知识分的重中之重;最后要选择典型题作训练,并对其进行剖析,可以联系其他要点,举一反三。
第一,大家剖析每一时期的文化阶段特点。
(1)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科技和文静收获奠定中国古时候文化进步的全部基础;
(2)秦汉:科技文化大进步,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
(4)隋唐:博大精深、全方位辉煌,在所有文化范围都有突出收获,是当时世界上最早进的文化;
(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国内古时候文化达到了高度兴盛的水平,四大创造完成,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6)明清(鸦片战争前):承古萌新,西学东渐,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收获突出。
第二,大家应该注意其非常重要的要点,也就是在高考考试中常出现的考试知识点,并要对其进行剖析。
⑴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道家老庄;儒家孔孟荀;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剖析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各家本质、影响。
(2)秦汉:哲学(董仲舒)、史学(司马迁)、宗教(佛/道);剖析用于加大政治统治的改造的儒家学说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思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民歌)、哲学宗教艺术;剖析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区域的辐射。
(4)隋唐:诗、书、画、教育;剖析此时期文化兴盛是什么原因和表现。
(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主如果宋元时期的科技(三大创造)、文学(词曲);剖析宋元时期文化进步与隋唐的关系.剖析宋元与隋唐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的地方。
(6)明清(鸦片战争前):科技新收获及古典巨著、明清小说名著、早期启蒙思想及西学东渐;剖析明清文化的总特征。
从2004各地高考考试考试试题来看,对文化史的考查还是以记忆和相应的理解为主。如湘鄂渝卷的第20题:前往日本传播唐文化的高僧是
A.玄奘B.文净C.鉴真D.法显
解题思路:此题是对入门知识的考查,注意不要混淆了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答案为C。
又譬如广东卷的第5题: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支持反清复明活动B.积极引进西学
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的是对徐光启的倡导和行为的记忆和理解,答案为B。
还有一些题型突破了单一的要点,常常从历史文化图片作为突破口,或以常识体系、或小专题的形式命题。如上海卷第28题: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图略,图为一本孔子所著古籍)。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何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扬中国古时候出色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知道中国。
丙说:或许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解题思路:第一应理解孔子思想的实质,然后要结合题中的意境,最后才是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比较、推敲。
参考答案: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时候教育家或孔子的有的教育思想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儒家文化曾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丙的说法有肯定的道理,孔子倡导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不同。
2、对热门问题的一些怎么看
2004年的历史考试试题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的和关心的或现实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热门虽然直接引入,但引入的角度多样化,转换巧妙,旨在考查学生对常识的灵活运用。这类对大家2005年的应战提供了一些启示。
第一要了解什么是热门?什么是热门?如何选准热门?2005年的时事一般是指从2004.52005.4这之间的事件。但过去意义重大的事件还是否时事热门呢?一年的热门不是热门,多年的热门才是热门,它更是持续性的热门。应该注意具备长久价值的隐性常识的考查。
选择热门可以用以下标准来参考:①广泛性:要广泛体现和反映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②策略性:事观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前景;③综合性:一般要紧的热门不会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它既是社会热门,又于历史、政治、地理常识紧密相连。注意用地理、政治热门问题切入历史。(2004年全国卷39题就是以能源问题切入的。)
第二应该注意热门切入的角度。常常有三种:①直接考查材料本身:如问其缘由、经过、结果、影响,或者只做稍微的扩展;②以热门为题目材料,却从新的、少见的、冷门的角度来设计问题;③容易见到的多个常识的综合,或者学科间的综合。
总的来讲,历史学科的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第一要加大入门知识、主干常识的记忆和理解,第二练习对所学常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最后再加以升华。